和新加坡朋友一起看了《看见台湾》、《拔一条河》两纪录片;新加坡人看见台湾在拔另一条河,不是金马奖导演杨力州掌镜下那条甲仙居民手中的生命之河,却也是“生命力”十足。
新加坡纪录片导演邓宝翠说,建议宣传台湾观光就该播放这两部纪录片。看《拔一条河》就见证台湾人生命韧性、人情味;看《看见台湾》,台湾不同角度的美丽与哀愁尽收眼底。
但是,只看赞美的面向是不够的。《看见台湾》导演齐柏林说,台湾人对《看见台湾》也有批评,环保团体认为他没挥大刀批判环保政策。他说,他的个性让他走中间路线;但让他引以为傲的是,台湾人自省能力够,检讨过去不好的事,包括环保。
齐导从《看见台湾》的角度看杨导的《拔一条河》,也有反省。齐导说,从环境角度看,《拔一条河》的场景、高雄甲仙区小林村本来就不该住人,“那是危险的地方”。
齐导的反省带出杨导拍片的初衷,是想用纪录片改变世界;而台湾很多改变的力量并非来自政府,反而是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推动改革。
这些话获得的掌声不少,但新加坡人更多疑问来自于台湾行政效率、学运占领国会,以及由《看见台湾》带出的核四封存、电价议题。他们解读,“原来台湾就是这样落得退出四小龙”。
新加坡船运业者告诉我,“其实,(对于经济发展)你们台湾本来不输给新加坡,你们想的比我们早、比我们快、比我们深入,但你们做不出来”,“因为你们运用民主制度的方式”。
他先礼貌性致歉,接着更火辣,“美国人也说新加坡没民主。对,我们承认,或许也因为如此,我们现在的经济比你们台湾好”。
新加坡人看见台湾在拔一条民主化过程的拉锯之河。但船运业者说:“我也要讲句老实话,民主是不能回头的;你想想,如果当年法国大革命之后,再回复到革命之前的状态,可能吗?”(联合报驻新加坡记者林以君)
_____________
请加入我们的Facebook、Twitter和G+,或者新浪微博获取最快资讯,我们的微信号是:nanyang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