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近年来苏州的快速发展进程,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善于向先进的国家、城市学习。一直以来,新加坡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之一,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代表,在苏州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这样的印迹随处可见。
前天,苏州市市长周乃翔在新加坡举起李光耀世界城市奖杯的那一刻,苏州骄傲满怀,更清醒自知:这项世界级的桂冠,既是对苏州过往之褒奖,更是对未来之鞭策。
对标这座“师城”,城市建设等外在易学的我们已学到。但自省更深,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制度、规划、教育、管理等方面都在不断变化,要与时俱进,学习就当从无止境。
我们还要学哪些?要怎么学?显然,未来将更难学,也更需学,唯如是,才能让城市家园更美好宜居。
制度
规范背后的内在精神
新加坡是国内很多城市喜欢去学习经验的地方,可能我们好多制度的蓝本都是直接出于新加坡模式或者基于对它的改良。对于这样社会秩序井然的国家,我们在学习借鉴一个个具体的制度时,除了制度本身的那些条条框框可以为我所用,其实制度背后的内在精神才是更应该学习和领悟的地方。
在新加坡,制度无论大小,不管基于哪个方面,它们体现的内在精神一致:公开透明、公平公正,以法治国。这些精神内核不仅是一种口号,更是整个社会运行良好的实际支撑,正因为制度设计上的丝丝入扣,制度执行上的一丝不苟,整个社会人的状态是循规蹈矩。反观我们的现实,虽然追求公平公正包括以法治国也都是我们的目标追求,但是理想和实际存在很大反差。不是在制度设计时人为留有瑕疵,为潜规则横行提供滋生的土壤,就可能是制度很健全但实际操作弹性太大,制度容易形同虚设。
在制度设计时有没有真正体现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在制度执行的时候有没有做到有制度必依、执行制度必严?前者尽量解决的是胎里毛病,后者解决的是人为缺陷,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所以,学习新加坡经验,不能光看到制度表面,然后去拿来主义,精神内核没学到,或者说没有真正下决心、花气力去对照完善,再好的制度也会水土不服。
管理
让关注细节成为一种习惯
身边的现代化商厦一个接一个,修个拉链却怎么也找不到地方;医院里人满为患,看个感冒可能要排队三小时;城市流动摊贩随处可见,集中整治过后没几天继续卷土重来……
我们身边,城市一天比一天繁荣,诸如此类的生活尴尬却屡见不鲜,这不仅困扰着市民的日常生活,更考量着城市管理者创新社会管理的能力。
新加坡的城市管理经验世界闻名。这些年,在一批又一批赴新加坡学习考察的人口中,这样的生动事例让我们印象深刻:
在新加坡,几乎看不到机动车乱停乱放的现象,这是因为在规划建设前,很多建筑物就配套建设了一定数量的停车泊位;步行在这座花园城市里,随处可见既遮阳又防雨的长廊;为了保护花草树木,当地不仅发布专门的法令,而且给树木建立了电子信息档案,对每棵树的地点、种类、树龄、每段时间的施肥、修剪、喷药及管理责任人的情况,都一目了然;对流动摊贩,政府集中“收编”,打造成城市新景点……
生动的事例背后,是精细化的城市管理理念。当地政府对城市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都进行系统化的分类,对不同类别制定内容完备的考评指标,评分标准十分具体,使具体的管理活动完全转换成科学的指标,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城市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城市生活的每个细小角落。
细节体现着公共服务和管理水平。对照新加坡的先进管理,让关注细节也成为苏州城市管理中的一种习惯,这不仅会塑造城市的良好秩序和环境,更会浸润到城市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共同自觉维护城市秩序、环境。 □肖 平
教育
国际视野下构筑新平台
新加坡的教育水平很高,笔者曾去过一些学校,在与学校领导的交流中,感觉到有几点值得我们好好借鉴。
首先是观念上的与时俱进。笔者在与一位新加坡的小学校长交谈时,他说得最多的就是到国外学习,一年中,他要花很多时间“周游世界”,每次都是带着研究课题去的。他说,他们是得到新加坡政府的特别支持,目的就是为了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在新加坡很多学校,国际化的感觉是完全触摸得到的,像学校展示的各类旗帜与奖杯,大多就是国际间学校交流的展品。
其次是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高。新加坡的教育突出“以生为本”,每年的中学毕业生,基本上是一半进职业技术类高校,一半进普通高校。这两类高校都能受到学生的欢迎,这一方面是高校的整体办学水平都很高,另一方面是学生毕业后的待遇相差不多。新加坡教育在鼓励教师终身从教上,尤其注重发挥管理的激励性,一位校长介绍说,他们学校的年轻教师从进校到退休,职称和待遇级别有20个左右,这样的做法就是鼓励教师“每年进步一点点”,所以绝大多数的教师都安心教育岗位。
再次是学校的社会化程度高。新加坡的很多学校都建立各类“联盟”和“义工组织”,通过严格的规定,社会力量得以有效参与学校办学,学校的教育资源也变得更为丰厚。
对照新加坡的教育,苏州可以在多方面有更大作为。教育改革应着眼于全面提升本地的人口素质,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拿出更大的勇气和花上更多功夫才行。
视野
开放包容展示苏州城市风度
多年来,苏州一直因令人惊叹的经济社会发展地的“苏州速度”而受人关注,此次苏州获得2014年李光耀世界城市奖,应当展示了苏州的另一面,即“苏州风度”——一座老苏州、新苏州、洋苏州和谐相处的城市,一座经济繁荣与人文关怀并重的城市。
正如市长周乃翔指出的那样,苏州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靠的是创新。苏州未来的发展,特别是未来的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要靠创新。“创新是苏州发展长盛不衰的动力,历久弥新的源泉。”周乃翔认为这与李光耀世界城市奖所提倡的“城市转型”和“创新新的模式和标准”评选标准是不谋而合的。苏州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不断自我否定、自我扬弃、自我超越的历程,每一次大发展的突破口都是创新。
苏州还将向新加坡学习啥?市长周乃翔也已经有了思路,苏州今后的创新发展,将体现在观念、体制、政策、技术、产业、开放六个方面。通过这六个方面的创新,持续推动苏州城市的更新与发展、文化的传承与光大、经济的优化与提升、生态的保护与改善、社会的文明与进步,让苏州变得更具韵味、更有活力、更为宜居、更加和谐。
苏州将一如既往加强与其他城市的交流合作,共同分享发展机遇、携手应对各种挑战。这就是苏州的一种态度——把自己放到国际背景中,审视自己。(苏州日报)
_____________
请加入我们的Facebook、Twitter和G+,或者新浪微博获取最快资讯,我们的微信号是:nanyang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