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7月10日星期四

    李显龙新闻秘书反驳《联合早报》有关华语文问题的社论



    新加坡讯,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的新闻秘书张俪霖(图),投书联合早报,对该报社论《提高华语文的社会地位》的一些说法作出反驳。

    这篇回应全文如下:

    针对《联合早报》于7月7日刊登的《提高华语文的社会地位》社论文章,谨通过此函,澄清几个重点。

    在上周六的讲华语运动推展仪式上,李显龙总理清楚阐明,即使由建国总理李光耀先生所提倡的运动,已经迈入第35个年头,李先生当年所提出的“多讲华语,少说方言”的重要方针,依然重要,仍旧没变。新加坡的华族一定要掌握好我们的官方语言,英语和母语,华语。虽然有些人可以胜任,完全掌握好英语、华语和方言,不过要求所有国人同时精通双语再学习方言,会导致他们两边不到岸,不能掌握好任何语言。

    李总理也说了,政府不鼓励方言并不代表方言完全没有存在的空间。热爱方言文化的国人,还是有很多渠道去追求他们的兴趣。在特殊的情况下,政府已经破例使用方言,把重要的讯息传达给年长者,如沙斯肆虐期间和建国一代配套的宣传。宗乡会馆也主办发扬华族地方文化的活动,例如广东大戏以及潮州剧等。不过,为了让年轻一代拥有一个更好的未来,他们必须专心地学好英语和华语。香港实行三种语言——英语、华语和广东话——的经历,证实了我国所采取的务实做法是有必要的,而且是有效的。

    该文指出,许多严重问题是推广华语政策所造成,包括导致年轻的一代观念趋于西化等等。这说法极端,不是客观冷静的分析,对政府不公平。文章不幸忽略了一点:中国、香港和台湾的社会也正在急速的改变,那里的年轻人的价值观也改变了。新加坡坚持让华语普及化,就是为了加强年轻一代对母族文化的认识,而并非如文章所说的,在削弱他们的归属感。

    文章要求扩大运用方言空间,也感叹双语政策导致了华语水平的下滑。其实,双语政策的由来,是因为当时越来越多家长希望为孩子打好英语基础,都把孩子送入英校就读。政府正是为了不让这些英校生丢失母语,才推行这个政策。如果当时不及时推行双语政策,今天就会有一代不懂华文,不讲华语,甚至不会阅读华文报章与娱乐资讯的新加坡人。另外,也有读者投函呼吁政府不要走回头路,开倒车,否则我国的双语优势将受到冲击。

    此外,文章也误以为语言课题的政治色彩已经大为淡化,因为经历了长期的努力,国人大多已内化了种族与宗教和谐的价值观。我们不能掉以轻心,以为在我国涉及种族、语言和宗教的课题,无需小心翼翼地处理。前一阵子,在地铁上试行中文播报站名,和新传媒的跨年活动所造成的反应,就显示这些始终是敏感的课题。

    在我国这个多元种族的社会,我们一定要谨慎处理各种族的文化和规范问题,在这两者之间取得良好的平衡。华族是新加坡最大的族群,因此我们有一个特别和重要的责任:要铭记新加坡是个多元种族的社会,不是一个纯华人社会,同时确保我们的非华族同胞,不会在自己的国家感觉到处于弱势或被边缘化。

    自第一届讲华语运动开始,早报一直都全力以赴,大力支持这项活动。早报对保存和延续华语华文文化具有重大的贡献,也有效针对华社不同的需求,提供优质的服务。如果因为刊登了一篇含有偏激见解的社论,不但把过去语言环境理想化,甚至误导读者群,让他们向往所谓的黄金时代,那未免太可惜了。希望早报与时并进,适应新时代的方法,继续重视华语的推广。这样才是帮助国人同国际社会接轨,仍扎根本土文化的务实做法。

    总理新闻秘书

    张俪霖

    (图为档案照)
    _____________

    请加入我们的FacebookTwitterG+,或者新浪微博获取最快资讯,我们的微信号是:nanyang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