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7月29日星期二

    新加坡抢瑞士私人银行饭碗

    新加坡私银星展银行收购法兴银行在亚洲的私人业务,最能体现新加坡意欲成为亚太私人银行领军者的雄心。

      新加坡是亚洲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在瑞士避税天堂失势后,英国一家研究机构发布报告称,从管理的资产规模计算,到2020年,新加坡将可能取代瑞士成为全球最大的离岸财富管理中心。新加坡的私人银行业务之所以迅速膨胀,还因为他们善于吸引周边国家的富豪人群,尤其是来自中国和印度的富裕阶层

      新加坡地处亚洲经济高速发展的核心地区,而且政治局势稳定,因此成为亚洲新贵们存放财富的首选目标

      著名的避税天堂瑞士的银行保密法神话在5月份破灭后,全球财富管理行业迎来了一次不小的地震。资产几百亿美元的欧洲富人离开了瑞士,全球大银行为了吸引高资产值客户,也将重心逐步转向亚洲和中东等新兴市场。在亚洲,财富管理行业更是迎来了好时光,那里的富人数量还在持续大幅增长,没了瑞士这个选择,新加坡的私人银行业却日趋繁荣。别的不说,目前在新加坡最抢手的工作要属私人银行的客户经理,他们主要负责招揽拥有千万资产的客户。

      瞄准亚洲富人

      私人银行最早起源于瑞士,是一个有着400多年历史的行业,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已非常盛行。然而,在亚洲,私人银行业正在崛起中。私人银行并非是指银行组织的私有产权属性,而是指以财富管理为核心,面向社会富裕人士所提供的一种个性化的高端金融服务。

      亚洲私人银行业迎来蓬勃发展新时期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于,这里的富人与日俱增。在过去5年间,亚洲富人的增长数量是世界其他地区的两倍。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的2014年全球财富报告称,全球私人金融财富在2013年增长了14.6%,总额达到152万亿美元,这一增幅高于2012年8.7%的增长水平。从区域划分上看,亚太(不包括日本)的私人财富增长最为强劲,增幅高达30.5%,这一地区财富增长最快的因素是中国和印度的GDP快速增长以及两国的高储蓄汇率推动所致。预计亚太有望在2014年取代西欧成为全球第二富裕的地区,并在2018年取代北美成为全球最富裕的地区。在百万富翁统计中,瑞士位居第二,百万资产家庭总数为12.7%;新加坡以10%排在第三位。

      “富人多”这一先天优势为新加坡成为新的世界私人银行之都奠定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曾经,亚洲的私人银行业务迟迟赶不上世界其他地区,主要原因在于富有的企业家更注重把资金投入到业务扩展,而不是交给银行理财。然而,随着他们财富的成熟化,这一情形已开始改变。另外,新加坡的个人和企业税率水平都很低,而且不征收资本利得税,金融人士认为,随着世界其他地方避税门槛的提高,可能会有更多的资金流入新加坡。

      一位新加坡私人银行业内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如今的亚洲,千万富翁都去了新加坡和香港,而百万富翁更情愿留在上海和印尼的雅加达。与其他财富管理中心不同的是,新加坡意图在亚洲市场争取更多的私人银行市场份额,过去4年里,该国私人银行发展非常迅速。从星展银行和新加坡银行这两大主要机构的资产管理规模(AUM)值的变化就可以看出其发展决心。普华永道近期的报告也指出,在2012年至2020年间,亚太地区的资产管理规模会翻倍并达到16万亿美元,而新加坡的两大金融机构将获益巨大。

      新加坡是亚洲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在瑞士避税天堂失势后,英国一家研究机构发布报告称,从管理的资产规模计算,到2020年,新加坡将可能取代瑞士成为全球最大的离岸财富管理中心。新加坡的私人银行业务之所以迅速膨胀,还因为他们善于吸引周边国家的富豪人群,尤其是来自中国和印度的富裕阶层。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从2009年至2018年的10年间,中国和印度的高净值私人客户的数量将增加近2倍,个人财富总增长近4万亿美元。

      新加坡银行的首席执行官Renato de Guzman表示,“新加坡私人银行吸引外界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其安全性。在美国遭受次贷危机、欧洲遭遇主权债务危机以及瑞士银行保密法失效后,很多富人开始重新思考财产的安全去处,而新加坡的吸引力正在显现。”新加坡地处亚洲经济高速发展的核心地区,而且政治局势稳定,因此成为亚洲新贵们存放财富的首选目标。

      记者从当地居民了解道,新加坡本土私银星展银行在普通老百姓中也很受宠。“新加坡发展银行与邮政储蓄银行整合后,成为了拥有政府背景的大型私人银行。这家银行在我的印象中一直非常稳定,深受当地人的信赖。因为没有利息税,大多数人都选择在该行开户,让你惊讶的是,即使利息高达百万新加坡元,也不需纳税,这与其他银行截然不同。”爱德华·谢对本报记者表示。

      多年筹谋助崛起

      新加坡国父在《李光耀回忆录——经济腾飞路》一书中这样写道:“这个位于东南亚的城市岛国要生存下去,就必须非比寻常。为了取得成功,我们必须做出非比寻常的努力,使我们的人民更加团结,更加刚强勇猛,更加有适应力,工作效率必须比邻国高,成本却比他们低。他们一心要绕过我们,取代我们一直扮演的区域转口和中介中心的角色,我们必须与众不同。”

      从上世纪末开始,为了打造财富管理中心,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出台了很多有吸引力的政策,致使香港很多基金经理转到新加坡。今年刚刚在新加坡设立办事处的法国高斯咨询公司负责人麦琪·戈尔斯对本报记者表示,新加坡共采取了3个步骤将其打造成全球私人银行业之都。首先,用较低的税率增强竞争力。新加坡在减税的同时还创造其他激励私人银行发展模式,比如,在生活方式、基础设施建设、法律法规制定和投资环境改善方面非常具有针对性,这些环境对超级富豪们很有吸引力。其次,新加坡也在刻意培养财富管理和投资人才,比如,2003年就成立的新加坡财富管理学院为私人银行业的发展培养了关键人才,这些人不仅学习为本土客户服务,还在努力为外国优质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再次,在吸取瑞士的失败经验后,新加坡更加注重对本国《银行保密法》的严格实行,这被认为是成为亚洲私银中心的重要推力。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新加坡私人银行工作人员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在新加坡,本土银行和外国银行之间的竞争特别激烈。不过整个行业内非常鼓励这样的人才流动,因为新加坡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一个强大的私人银行业生态系统,包括资产管理、本地和国际多样化人才、发达的资本市场、信托投资公司、慈善事业、家庭办公室和配套服务提供商诸如税务、法律顾问、顾问和技术平台提供商等。

      新加坡之所以被认为是新的全球私人银行业中心,除了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外,其高标准的金融监管和健全的法律和司法框架也是重要保障。尽管近两年来私人银行领域动荡不断,特别是美国政府曾以欺诈罪起诉瑞银证券公司,并且要求其提供5000名非法逃税的美国富豪的姓名,但业内人士表示,新加坡几乎毫发未损,因为他们已经有了充分的准备。为了长远发展,新加坡也更加愿意尊重其他国家的法律规定,新的私人银行中心将致力于保证新加坡的财富管理业不会成为避税天堂,也不会成为黑钱的避难所。

      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新加坡政府就开始改善自身金融基础设施。2000年时,新加坡进一步强化了其银行保密法,承诺赋予客户全部隐私权。此后,新加坡不对资本增益收税,并且存款人可假借公司、信托基金以及有限责任公司的名义开设账户,从而给超高净值个人客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此外,新加坡政府还提供减免税政策,鼓励外国公司将区域性总部设在新加坡。在2011年,新加坡私人银行业就推出行业行为准则,其中制定了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从业人员市场行为规范,包括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客户关系管理及风险管理等领域。规则规定,私银从业人员向高净值人士提供财务意见前,必须通过由银行与金融协会(IBF)负责管理的客户顾问能力标准(CACS)的例行能力评估。据悉,最近新加坡议会将讨论相关议案,即任何人如果将偷税资金,或受贿资金转移到新加坡,都将被认定为违法行为。

      区域化模式更受宠

      新加坡的平台优势很强。从地理优势上看,新加坡也很容易成为私银中心。位于马来半岛最南端的新加坡,扼守着马六甲海峡入口处的航行要道,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有着“东方十字路口”美誉,是世界重要转口港及联系亚、欧、非、大洋洲的航空中心。同时,新加坡也是亚洲最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也是中国企业国际化最好的试金之地。

      在海外信托架构设立中,新加坡是除了开曼等离岸岛屿外,在亚太地区惟一合适的候选地,因为它的离岸信托法律法规最完备,税收较优惠,是独立主权国家。新加坡可在7小时飞行半径里覆盖众多亚洲国家,尤其对于离岸信托有时效性要求的亚太客户,在欧洲设立下单后还有24小时时滞,而新加坡不存在。私银业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当前的银行业发展更趋于本土化。受监管因素、成本增加和盈利缩水因素影响,全球大多数国际银行出现了去国际化、偏重区域化发展的趋势,它们急于回归本土发展,这为新加坡当地私人银行发展创造了空间。

      在过去5年间,继美国银行(BAC)和荷兰国际集团(ING)之后,法兴银行是第三家寻求出售其亚洲私人业务的国际金融机构。法国兴业银行是法国第二大上市银行,计划出售其总部设在新加坡的亚洲私人银行分支,并退出亚洲市场,以配合集团整体重组业务计划,降低成本提升盈利,因为该地区的小型私人银行正面临成本上涨与竞争加剧的压力。

      新加坡私银星展银行收购法兴银行在亚洲的私人业务,最能体现新加坡意欲成为亚太私人银行领军者的雄心。预计到今年10月份,2.78亿新元的交易才能正式完成。业界行家表示,亚洲的财富管理市场在未来几年还会继续增加,区域贸易、城镇化以及中产阶级人口增加,都为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提供广阔市场。

      新加坡私人银行都将目光锁定在中国市场。Renato de Guzman表示,“对新加坡银行而言,大中华区是未来私人银行业务的高增长区,我们已经着手培养好的经理人前去开拓这一市场。”在2010年,新加坡银行已经雇佣了213位公共关系经理人,这一人数还在增加,截至今年3月份已经超过300人。

      当被问及银行是否有意走出亚洲,为更多的国际客户服务时,新加坡银行负责人表示,“目前还不想分散精力,因为去新地区打开新市场很困难。我们不想在拉美或瑞士很突兀地建立业务点。”

      5月份,美国打击避税天堂时将瑞士的银行保密法打破,这对香港和新加坡而言都是好事,但是在亚洲范围内,上海和印尼的雅加达等新兴财富管理中心也有意参与到这场私人银行发展竞争浪潮。相比之下,新加坡的优势最明显,全球各地的银行近年来都纷纷在新加坡设立区域性私人银行业务分支机构。摩根士丹利之前表示,未来3年内,该公司亚洲理财部门的员工数会翻番,瑞士瑞信银行私人银行和渣打银行新加坡分行都在努力吸引亚太新兴经济体里的高净值客户。

      并购潮还将继续

      分析人士称,两大原因导致全球银行都在押注亚洲私人银行业务。第一,亚洲的投行业务高度饱和,大体上已是难以盈利的市场。第二,私人投资者成为了投行收入更重要的来源。和西方富豪相比,亚洲的超级富豪更愿意进行公司股票发行等交易,这些交易能让投行部门创收。亚洲富豪也是新股和债券的重要购买人。

      新加坡私银业人士表示,在星展银行收购法兴银行在新加坡和香港的私人业务后,亚太地区私人银行业里的并购还将加速。日本和澳大利亚金融机构、东盟银行、马来西亚拉希德侯赛因银行(RHB),印度尼西亚的曼迪利银行和新加坡的星展银行,他们都有雄心壮志扩大其私银业务。星展银行似乎更具优势,该行给新加坡交易所的声明中称,收购法兴银行亚太私银业务的交易可使其管理下的高净值资产提高20%,将有力促进其成为亚洲理财者的领军人物。

      就在今年7月,法兴银行将日本私人银行业务出售给三井住友银行。而自2010年并购荷兰商业银行在亚洲的私营业务后,新加坡华侨银行(OCBC)的资产规模就扩大了3倍。并购潮并未结束,且会愈演愈烈。已经参与并购的以上银行还会继续扩大其在亚太地区的私人业务,这里不仅富人多,人口密度也大。除了本土银行外,过去几年里,有些较小的私人银行在新加坡设立了办事处,包括瑞士的宝瑞银行和来自中东的Gonet & Cie银行,瑞士联合私立银行也获得全面银行业务牌照。瑞士的私人银行宝盛2012年着手收购美国银行美林在海外的私人银行业务,据悉,其主要业务就位于新加坡。

      并购厮杀还在继续,也意味着行业竞争在加剧。一些行业专家分析称,新加坡规模较小的私人银行可能会在并购潮中幸存下来,因为他们的成本基础比较低。银行家们却认为,尽管东南亚财富不断增长吸引了许多银行竞相前往新加坡淘金,但这种增长并未转化为利润。许多外资银行匆忙进驻新加坡,却未对一些本土因素做充分考虑,比如,缺乏合格的客户关系经理、监管环境、客户资源以及与本地银行的竞争,这一系列因素可能加大了私人银行的成本压力。

      随着监管日益严格和监管成本高企,地区增长不均衡、客户活跃水平低等原因导致亚太财富管理行业仍然面临巨大的盈利压力。麦肯锡的亚洲私人银行业务负责人Jared Shu表示,“不具规模就没有利润空间。大家都在寻求增长,因为规模是亚太地区利润的关键因素。”在亚洲,管理下的资产规模至少要达到300亿美元才能创造利润。一部分国际大行的资产水平达到了这一水平,但大多数银行的资产规模还在150亿美元以下,激烈的竞争促使银行纷纷扩大招聘规模和资产管理规模。

      亚洲的财富增长步伐正在吸引更多年轻人进入私人银行领域。曾经,大多数毕业生挤破头地往投行、销售或交易等部门工作,但这几年,对财富管理感兴趣的年轻人大幅增加。私银部门也有这方面的需求,他们不仅想吸引“超富”阶层,还希望为富裕程度稍低的客户提供服务,这部分手持300万美元左右资产的客户更愿意购买银行推荐的投资产品,是私银的核心客户群。

      中国私银留住客户难

      2007年,中国银行率先在中国国内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此后,私人银行业务在中国的发展方兴未艾,从外资金融机构到国内金融机构,从大型国有银行到股份制银行、从城市商业银行到农村信用合作社,各类金融机构都在争先恐后地进入这一市场。然而,7年过去了,私人银行依然没有找到崛起的窍门。过去一年,各家上市的私人银行依旧在大肆扩张。不过,即使在“数”与“量”上保持着高速增长,但其对银行的利润贡献率方面收效甚微,甚至近两年成立的部分私人银行仍处于亏损状态。

      同样是私人银行的领头羊,瑞银集团(UBS)的私人银行对整个集团的利润贡献率逾25%,而中国招商银行私人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只有24亿元,占财富管理中间业务收入的34%,对全行的利润贡献率依然不明显。

      更糟糕的是,私人银行们陷入了空前的“抢客户”和“占地盘”斗争中,大家赔着钱地扩张规模。这种恶性竞争几乎难以控制,因为对私银而言,这是他们留住高净值客户的主要办法。业内人士分析称,如果私人银行不注重提高尊贵服务,而只在乎推销各类理财产品,迟早会失去这部分高净值客户。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我国实行外汇管制,使得多家银行被迫纷纷出海,设立海外分中心来留住高净值客户,但这样做并不能改善资产外流的现象。实际上,现在的高净值客户多数已实现全球性的资产布局,私人银行客户往往拥有大量的海外资产。根据胡润和贝恩公司发布的报告,中国高净值人士中拥有海外资产的比例已经高达1/3,其海外资产平均约占总资产的19%,中国千万资产以上的高净值人士共持有可投资资产约22万亿元人民币。如果中国监管部门不能建立良好的私人银行生态系统,这部分客户流失的可能性极大。

      可喜的是,上海自贸区的挂牌成立却为私人银行客户进行跨境资产配置提供了新的机会。一旦自贸区在政策上放宽跨境人民币资本项下的自由兑换,并实现跨境投资的自由化,私人银行则能为客户开展更为便捷的资金池管理和海外投资服务。以家族信托为例,实现投资自由化后,国内家族信托可借鉴国际成熟模式,将高净值人群持有的现金、财产、股权等都结合起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端定制。(国际金融报)
    _____________

    请加入我们的FacebookTwitterG+,或者新浪微博获取最快资讯,我们的微信号是:nanyang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