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下中国大城市交通拥堵的现状,恐怕很多人都深有体会。其实,纽约、伦敦、巴黎等这些世界级的大城市,何尝不是如此?大城市如何整治交通拥堵,是个世界性的难题。
然而在新加坡,记者感受到的却是发达、快速和便捷的交通。作为一个面积只有710平方公里,人口近540万,人口密度高居世界第二的岛国,新加坡治理交通拥堵的秘诀在哪里?
徜徉在新加坡街头,即便在高峰时间和繁华地段,也看不到汽车排起的缓慢长龙;坐车出行,即使在下午5-6时,车速也能时常保持在每小时50公里以上。这是近期记者随“第八届中国新闻采访团”到新加坡交流访问时最直观的感受。
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的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记者,20年来,新加坡探索了很多治理交通拥堵的办法,比如实行“拥车证”制度提升用车成本,发放“周末拥车证”让民众错峰出行;利用电子道路收费系统(ERP)根据实时车流量浮动调节一些繁华路段收费;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并强调细节管理,实现公共交通网络的无缝衔接,让民众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拥车证:世界上“最贵的铁皮”
说起地球上“最贵的铁皮”,很多人会想到上海的车牌。其实不然,“最贵的铁皮”在新加坡。根据最新的拍卖价格,目前新加坡中小型轿车上路前必须投得的这块“铁皮”的价格约为6万新币(约合30万人民币)。
这块昂贵的“铁皮”叫“拥车证”。在新加坡买车必须先要有一张拥车证。那么,拥车证是如何发放的?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资讯科技运作及基建管理署长蔡执中告诉记者,交通部门会根据每年淘汰车辆的数量和道路建设情况,确定每年新发放的拥车证数量。
然后交通部门会根据年度配额,每个月拿出一定数量的拥车证,分为中小型汽车和的士组、大型汽车组、货车和巴士组、电单车组、公开组5个组别,每两周公开投标,每次投标为期3天。投标全程公开透明:先由投标者输入自己的投标价,然后由电脑从高价到低价确定中标者,以最后一个中标者的投标价为成交价。
拥车证的有效期一般是10年,当有效期满时,若没有更新拥车证,这辆车就会被自动撤销注册,也就不能上路了。如果车在拥车证有效期之内报废,车主便可以获得拥车证所剩余的数额。
由于新加坡没有汽车工业,所有的汽车都需进口。如果买一辆车,还需缴纳高昂的进口税、注册税、公路税等。据测算,以一辆在中国20万人民币左右的轿车为例,在新加坡如果想开上一辆相同款的汽车,车价、税费以及拥车证等所有加起来,所需花费将超过60万人民币。难怪有新加坡朋友开玩笑说,在新加坡开车是一种“奢侈”。
虽然使用成本十分高昂,但实践证明,自1990年5月实行拥车证制度以来,该制度有效维持了新加坡车辆的低增长率,使得公路交通网络一直保持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数据显示,新加坡95%以上的高速公路和主干道在高峰期没有交通拥堵。而自2000年以来,新加坡交通流量年增长率仅为0.8%。
面对如此昂贵的拥车证,新加坡是如何说服民众接受这一制度的呢?对此,陆路交通管理局的一位负责人表示,一是向民众解释实行拥车证的必要性。新加坡国土面积只有710平方公里,目前12%的土地已经用来建设道路,公路总里程已超过3000公里,而14%的土地则用来作为住屋发展用途。可想而知,“如果不加以限制,那么所有的道路都作为停车场都不够”。二是向民众公开拥车证收入的用途,大部分应用于公共交通建设,反哺民众。另外,拥车证制度也未让驾车成为少数人的专利。据统计,新加坡540万人口,机动车保有量为97万辆,其中小汽车为62万辆,平均80%的家庭拥有一辆车。
周末,在新加坡街头冒出了不少挂红色牌照的汽车。原来,这些车子拿到的都是周末拥车证,只能在周六、周日两天上路。周末拥车证比一般的要便宜。新加坡交通部门统计后发现,工作日民众搭乘公共交通上下班的比较多,但到了周末,民众就有驾车出游的需求,因此推出周末拥车证,既满足了民众的用车需求,降低民众负担,又有利于错峰出行,保障交通的畅通。
ERP:分流高峰繁华路段车流
在新加坡繁华的商业区乌节区,记者发现很多路口上方都有一个巨型电子显示屏,上面显示着时段、车型、价格等信息。这是新加坡为缓解中心区域拥堵、提高道路利用率而实施的电子道路收费系统(ERP系统)。当汽车通过这些路口时,安装在车上的车载单元——IU会与路口的扫描装置进行“对话”,并根据不同的车辆类型,自动扣取不同的费用。每个IU号都与该车辆的车牌号对应。简单地说,就是把高速公路上的自动收费系统搬到了城市街道。
据陆路交通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吴首贤介绍,新加坡自1998年开始实施电子道路收费系统代替之前的区域通行证制度,目的是为了改变驾驶行为并缓解拥堵,“并不是为了政府创收”。
目前,根据不同的车辆类型、闸门位置和时间段,ERP系统收费费率也不相同。高速公路、干路和3个专区(武吉士-滨海湾中心区、珊顿道-唐人街区、乌节区)共布置71个闸门,汽车每通过一次,收费为0.5至6新币(约合人民币2.5元至30元)。据介绍,目前新加坡96%的车辆安装了计费系统。
与高速公路收费按照里程计算不同的是,新加坡ERP系统的收费费率,基于当地的交通状况和时间可以进行调整。蔡执中向记者介绍,根据不同路段的平均车速,每3个月调整一次。高速公路高峰时段的最优速度为45-60公里/小时,城区主干路高峰时段的最优速度为20-30公里/小时。如果平均速度高于最优速度,则将适当调低收费费率;如果平均速度低于最优速度,则将调高费率。
这样,通过对一些车流量较大的路段进行收费,将迫使一些司机在交通高峰时间改换其他路线行驶,有效地解决了新加坡繁华中心路段的交通拥堵问题。据统计,1998年至2012年间,尽管新加坡汽车保有量的年增长率达3%,但中央商务区的交通流量年增长率仅为0.8%。
公共交通:连接家门口和工作场所
对于许多初到新加坡的人来说,发达、便利和人性化的公共交通让人印象深刻。快捷便利的地铁线路、随处可见的公交车站、直通社区的有盖走廊、安装电梯的人行天桥……新加坡对于公共交通可谓精耕细作。
在新加坡陆路交通发展总蓝图上,有这样一段话:“原本你是要步行到临近的地铁站或者巴士换乘站,突然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是否被迫改变了计划?以后可不必担心了,我们正在增设更多的有盖走廊,让你能够舒舒服服地步行到邻近的交通枢纽。”这体现了新加坡发展公共交通以人为本的理念。
据了解,到2018年,有盖走廊的长度将超过200公里,相当于新加坡宽度的4倍。“如果我们将有盖走廊视为交通系统的一部分,那就意味着交通系统从我家门口开始直达我工作的场所。”在企业担任管理顾问的马拉亚说。
为了解决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新加坡还提出增加建设自行车车道网络,这样市民就可以轻松地以自行车代步,直达最近的地铁站了。另外,为方便停车,截至去年年底,新加坡在大约20个地铁站增设了2400个自行车停放架,今年将增加更多的停放架。到2030年,新加坡将建成超过700公里的自行车车道,这意味着你骑着自行车,就能游遍新加坡的各个角落。
新加坡公共交通以人为本的理念还体现在许多措施上。如对于在综合枢纽站附近200米范围内和医院、特殊儿童教育学校等100米范围内的人行天桥,将增设电梯,以帮助行动不便者和老人。新加坡公务员刘易鑫表示,“我一直希望人行天桥能够安装电梯。扶梯虽然好,并会受到像我这样的年轻人的欢迎。但对于老年人、坐轮椅、手推婴儿车的父母或拖着行李的人来说,电梯将更加方便。”
“绿人计划”也是便民措施的一项。新加坡道路交通繁忙,尽管有信号灯的帮忙,但由于老人行动相对迟缓,过马路时往往还没走过一半,信号灯就已经变色。为了让年长者拥有更加充裕的时间安全过马路,新加坡政府在2009年首次推出了“友善绿人计划”,为交通信号灯安装了特制阅卡器。在一个繁忙的路口,一位60多岁的老伯过马路时,用“乐龄优惠卡”轻触阅卡器,感应区内的红线条亮起,这意味着交通信号灯将自动延长5秒钟,随后,老伯安然地走过了马路。
新加坡的公共交通网现在已经十分成熟和发达,建成以地铁和公交为主、以轻轨和的士为辅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但随着国家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新加坡也在一直增加和改进交通网络,如增添800辆新公交车,新设40条公交路线,以便让市民享受更短的候车时间和更宽敞的空间;建设更多的地铁线路,将从目前的178公里加倍延长到360公里,这足以绕新加坡海岸线两圈……
未来20年,新加坡希望公共交通达成以下目标:85%的公共交通行程(少于20公里)能够在一小时内完成;在高峰时段,75%的出行将通过公共交通来完成。这或许是新加坡“你我都可共创愉快行程”的目标吧。(文汇报)
_____________
请加入我们的Facebook、Twitter和G+,或者新浪微博获取最快资讯,我们的微信号是:nanyang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