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11月20日星期四

    新华社警告:赴新加坡购物谨防“黑店”


        “森林黑店”近期成为频频登上新加坡媒体头条的新闻热词。

        事件的起因是最近一名越南游客前往新加坡森林大厦的一家电子产品商店购买手机,商定价格950新元(约合760美元)购买一部苹果iPhone6。不过,在他付款950新元后,销售人员却告诉他,必须再花费1500新元(约合1200美元)购买保修服务;不买保修的话就不给他手机,也拿不回已经支付的950新元购机款。这位名为彭万托(Pham Van Thoai)的游客顿失所措,慌乱之中居然下跪,双手合十向店家求告。

        “黑店店主”不为所动。事情最终引来新加坡消费者协会和警方到场介入。如果店家至此将钱款退还给彭万托,也许事情还不至于这么久仍持续延烧,接连多天都是当地关注的焦点。而现实是,虽然警方和消协到场,彭万托仍只是拿回了400新元。

        店家的嚣张可见一斑。彭万托受骗的视频传上了网,在社交媒体迅速传播,引起一片声讨。网民对店主周邱仑发起人肉搜索,将其信息和经营的一些店铺信息放上网,还有人用他的电话号码订了比萨。而周邱仑居然将自己的手机号码呼叫转移到了一名记者的号码上。

        一些曾经发生的类似事件也再次翻出来,并引起更多的公众注意。作为电子消费品集中地的森林大厦就发生过不少类似案例,位于牛车水的珍珠坊也有一些店铺上了黑名单。

        【治黑店有多难】

        而让事件延烧至今的,则是此事件引发的一个话题:为什么在以法治闻名的新加坡,面对店家如此恶劣行径,执法机构居然大多无从下手?甚至森林大厦的管理委员明知少数黑心店家的做法,却也束手无策,只能出面呼吁立法和执法部门想办法?

        其实,这恰恰也是由于新加坡注重依法行事的社会文化。消费者购买手机,一般需要签署一些文件,而其中的一些条款如若不仔细查看,就很可能上当。

        一位出售电子产品的店主在与新华国际记者聊天时说,这样的情况往往是顾客签署了文件,意味着同意合同条款。一些店家的伎俩是顾客购买了电子产品后需要保修,每个月几十新元,两三年的保修算下来就是几百乃至上千新元。由于新加坡不管制价格,双方达成一致就可以交易,面对签了字的文件,警方来了也无从下手。新加坡执法讲究证据,店家行为并未违法,多被视为消费纠纷。

        至于消费者协会,仅仅是协会组织,可以接受消费者投诉,可以调解,但也仅此而已。记者曾跟随一名当地消费者到消协投诉,他购买了一家健身俱乐部的会员卡,但到期后居然自动续期,多扣了一年费用,查看信用卡账单才发现。消协受理了他的投诉,却也只能向这家俱乐部的经营者发函调解,但对方不理睬,消协也没办法。这名消费者也可以到小额索偿法庭起诉,虽然程序相对于一般民事案件已经简化,但仍耗时费力。

       【黑店害人多】

        在森林大厦和珍珠坊部分店铺上当的也包括一些当地人,但他们也无法解决。在网络上,常见一些消费者愤怒地叙述自己的经历,抱怨这些黑店。

        这起事件的另一受害方是森林大厦和珍珠坊其他秉持诚信经营原则的店主。不过,由于森林大厦是分层地契,也就是不同店铺可能归不同的业主所有,而一些业主不愿意找店主的麻烦,或者怕给自己添麻烦,选择继续让店铺经营,其他业主也无从干涉。

        消协也尝试要求黑店店主签署诚信经营的承诺文件,但周邱仑拒绝签署。消协表示,决定针对周邱仑的店铺Mobile Air入禀法院申请禁制令。法院一旦针对一家商铺发出禁制令,这家店铺就必须遵循保护消费者公平交易法令,不得再使用不公平销售手法。

        不过,申请禁制令需要先获得相关委员会和贸工部的禁制令提议审查小组批准。消协说,整个过程需要数月时间。新加坡旅游局也表示在关注这起事件进展,不会坐视不管。实际上,旅游局以前曾针对另一家店铺申请禁制令成功,但耗时四个月。而且一旦黑店改名换姓,“借尸还魂”继续营业,又是一番较量。

        【谨慎购物 小心黑店】

        事件最新的进展是警方在11月16日派出便衣警察到涉案店铺搜查并取走证物。当地媒体说,警方接到报案,一旦发现有欺骗的证据,会正式展开调查。这可能意味着这家店铺涉及行骗。贸工部政务部长张思乐也表示,正在探讨如何改善法令,加强执法程序。他也吁请消费者谨慎购物,商家务必要公平和专业。

        新加坡消费者协会也并非没有尽力。该协会会公布被投诉较多的店家名单,在森林大厦和珍珠坊等投诉较多的商场内,都贴有这样的黑名单。消费者可以注意查看。

        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曾多次提醒中国游客,注意新加坡消费者协会通报的被投诉较多的店家名单。名单可以在以下网址上查到,https://www.case.org.sg/consumer_guides_consumeralerts.aspx。另外,商场也会张贴被投诉的商家名单,消费者应该尽量避免前往被投诉商家购物;防范商业欺诈,以免权益受损。

        使馆告示说:“个别新加坡商家以欺骗手法误导甚至敲诈消费者(包括新加坡公民及在新工作、学习、旅游的外国公民),在消费者同意购买并支付费用后,商家却又提出须安装软件、签订上网或保修配套协议等其他事项,并索要高额相关费用,给消费者造成经济损失。”(新华社记者 陈济朋)
    _____________

    请加入我们的FacebookTwitterG+,或者新浪微博获取最快资讯,我们的微信号是:nanyang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