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12月22日星期一

    跨越中国和新加坡的留学创业潮


        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校园附近的一个创业企业集中的工业园区,可以看到PP租车的标识及其最初的英文标识。这家如今在中国市场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IT)创业企业由一个中国留学生团队创办,2012年起步也是在新加坡市场,一年之后再进入中国发展。

      公司联合创始人张丙军说,这个园区集中了一些信息技术领域的创业企业。由于市场狭小,三分之二的新加坡企业在创业之初会想着未来进军国际市场,而这其中又有大约一半会瞄准中国市场。创业者中,有许多是中国留学生——一个在中新之间往来穿梭的群体。

      据估计,新加坡从幼儿园到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有数万人,尤其大学生和研究生中有不少人的专业领域是技术工程。中国留学生也因此成了新加坡创业潮中的一个活跃群体。就在最近,张丙军还出席了新加坡清华校友会的一场创业讲座,同场的嘉宾还有中国万网创始人、天使投资人张向东。那场活动吸引数百人到场,除了校友,也包括许多慕名而来的各界人士。

      1983年出生的张丙军在新加坡攻读计算机领域的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新工作,成立家庭,现在是PP租车的首席执行官。对于许多留学生毕业时乃至工作一段时间后面临的留下还是回国的问题,张丙军说,中新之间往来联系越来越方便,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他的纠结。

      他说:“从北京到深圳坐飞机需要三个小时,而从北京到新加坡是六个小时,有急事还可以坐晚上的航班,不耽误时间。这跟国内出差已没太大差别。整个亚洲由于交通和信息的方便已经一体化了。如果在别的城市出差,通过电话和聊天软件,跟团队沟通也很方便。”

      张丙军的公司起步时首要考虑的也是亚洲一线城市的市场,尤其是为交通拥堵和尾气污染困扰的大都市。而成立一年之后迅速进入中国市场,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创业团队成员是来自中国的留学生。至于现在,他的家庭仍在新加坡,但自己经常穿梭往来于中新之间。

      张丙军说,中国的市场更大,年轻人的创业热情更高,而新加坡年轻人的就业压力小,创业热情更平稳一些。不过,新加坡也出现了创业潮。刚搬进来时,他的公司所在的办公楼还有三分之一的空置空间,但如今已经驻满了企业。附近还有两座新楼正在建设。

      张向东如今也经常在中新之间来回走动。他说,中国的市场广阔,创业的气氛很浓,在政策层面也有政府的支持,加上很多风险投资的资金在市场寻找机会,很多一流的人才回流中国,创业人才层次上与美国的差距在缩小,形成了很好的创业环境。而新的机遇也有很多,除了持续成为热点的互联网,新能源汽车、无人飞机和联网的智能设备领域也有很多机会。

      他说:“中国宏观经济在经历降速和调整,而新科技和创业是一个亮点。我有一个乐观的看法,它甚至能够成为一个驱动力,推动中国乃至世界持续发展相当长一段时间。”

      至于新加坡,他认为,成本较高,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挑战,不过新加坡政府在起步阶段给予创业企业一定程度的支持,也是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考虑创业的因素之一。

      从新加坡回国的创业者也不少。在新加坡工作了几年的胡汇邦前不久前回到杭州,经营初创的分布式太阳能企业。在“招才引智”的政策吸引下,他驻扎的园区集中了不少创业的“海归”。他接受电话采访时说,虽然有挑战,但还是要尝试,以免留下遗憾。

      张丙军的创业团队也有两人现在常驻中国,算是回去了。他认为,去还是留,是个人化的选择,新加坡在生活方面好一些,但创业则是中国更吸引人。他说:“中国现在变化很喜人,反腐,法治,给市场更大空间,甚至移民政策的放宽,都是吸引人回去的因素。”

      回顾留学的经历,张丙军说,它可以开阔人的眼界,也培养人的冒险精神,尤其读博士培养人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接触到在一些领域前沿的知识和课题,甚至也锻炼人的抗压能力。他在读博期间也阅读经济等不同领域的书,在创业后正越来越体会广泛涉猎的益处。(图片来自新加坡清华校友)(新华网)
    _____________

    请加入我们的FacebookTwitterG+,或者新浪微博获取最快资讯,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是:sgny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