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12月5日星期五

    比拟不伦的台北与新加坡


    甫当选的台北市长柯文哲在接受媒体专访时,提出要在八年内超越新加坡的目标。据他所言,超越的定义在于一些指标比较。让我们先来看看,新加坡与台北两城(这种说法其实有点奇怪,新加坡与其说是城市,毋宁说是城邦国家)在国际上的几种评价。

    美国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杂志做的城市指数(The Global Cities Index 2010),这份评比只看人口规模和GDP,新加坡排名第8,台北第39、经济学人信息社(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EIU)的全球宜居指数(Global Liveability Ranking, 2013),新加坡排名第20-22名(经项目调整),台北第27名,比的是教育、环境、基础建设等;由花旗集团委託EIU做的全球城市竞争指数(Global City Competitiveness Index, 2012)观之,新加坡第3名、台北第37名,比的是经济实力、机构效能、人力资本等。

    无论从哪种指标来看,台北都落后于新加坡。或许是基于同为亚洲四小龙,柯文哲因此选择了新加坡做为挑战。但是这样的比较真的有助于台北的进步吗?比较之所以有价值,应该在于见贤思齐、他山
    攻错,也就是学习人家的长处,同时改进自己的短处。

    笔者认为,城市(或者国家)比较的项目,可以包括各种经济、社会、环境等项目指标,但是有两点前提,必须先行考量,一是人口规模,二是政治制度。前者柯文哲已经注意到,所以他说要以北北基桃四地相加,约莫等于新加坡的国力,但他仍忽略后者的意义所在,而这点正是我们这个时代面临的最大挑战。申言之,如果少了这两个条件的参照,将会面临悖论。

    比如台湾某些人士受囿于国共内战遗绪,心理上以正朔自居,喜欢和中国相较,常听到「再不努力就会被中国超越」、「台湾已经比不上中国」之类论述。这些论述既非科学又很浮滥,首先,如果以IMD、WEF等竞争力报告来说,台湾都是领先中国,但是如果以GDP总量来说,台湾如何能超越中国。台湾应该担心的是同级的比较,像是人口和台湾相若的大上海地区,若仅以上海来比,台湾还剩多少优势。

    接着,让我们进入第二个制度问题。如无意外,上海将在未来数年超越台湾GDP,原因有很多,但无可避免的,就是专制(或威权)与民主的效率之争。如果民主政府的施政效率确实低于专制政府,那麽台湾是否应重新思考福山所谓的强政府与民主问责制的排序?

    这个疑问同样也适用于新加坡,因为新加坡并非真正民主国家。依照EIU的民主指数(Democracy Index, 2013)来看,台湾是有缺陷(Flawed)的民主,排名第37,新加坡是所谓的混合政体(Hybrid regimes),排名第80,比较的项目包括政治参与、公民权利等。另外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的自由地图(Map of freedom, 2014)也指出台湾是完全自由,新加坡只有部分自由,这些都是政治制度造成的差异。

    如果台北人民(加新北、桃园、基隆)不愿意放弃自由、牺牲权利,甚至要以公民力量严格监督市政,则可以想见民主问责制在台湾仍将位居第一,强政府将越离越远。如是,两者的比较是否还具意义就值得商榷。

    新世代执政需有新思维,台北当然要以先进者做为追赶目标,但对象必须合适。若定要北北桃基一起竞争,则就人口规模、政治制度来看,大芝加哥地区是个很好的对象,芝加哥在前述的全球城市竞争指数中排名全球第9。如果柯文哲能再连任一次,八年内将大台北地区提升至全球前十名,也算是不世之功了。

    作者:徐子轩(独立研究员),原载:苹果日报网站
    _____________

    请加入我们的FacebookTwitterG+,或者新浪微博获取最快资讯,我们的微信号是:nanyang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