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1月4日星期日

    傲慢.自卑.盲──台北的新加坡情结


    台湾社会对新加坡的肤浅认识,是面对中国崛起而映照出自身淼小后,出于某种内在自卑和焦虑的姿态。放眼东南亚,台湾其实最看得起新加坡,因为它富裕、法治、有秩序。这些都是目前台湾所匮乏的,所想要谋的出路。但一个民主转型有成、区域国家争相取经的民主政治楷模,要完全放下身段学习新加坡这麽个一党专政的小国,似乎有点难堪。说白了就是羡慕、嫉妒、恨!

    台湾的九合一选举在上个月底落幕,选后绿色版图增加不少,不过整体选举结果并没有太出乎意料,即便是备受触目的台北市长选战,虽热闹扰攘,也徒有话题,没有惊喜。

    台北市是资源丰裕的首善之地,其市长职往往是入主总统府的前哨站,然本届市长选举的主要竞逐者,都是几无从政资历的「政治素人」,既有强势空降的官二代,又有拒不入党的墨绿医师,两人之间甚至有过医病关係,这本身就话题十足。

    儘管柯文哲宣称是非蓝非绿的白色势力,但绿营从最初的「礼让」到一路力挺,这场选战显然没有超出蓝绿框架。国民党败选固然值得志庆,但在造神之下高票当选的无党籍名医,其言论、人格特质及菁英姿态,却也很令人感到不安。果不其然,选后三天自称「超越蓝绿」的柯文哲接受电台专访时,就没头没脑地发表了「八年内超越新加坡」的宏愿。(同日接受《自由时报》专访时,更忘形地重申「八年内『干掉』」新加坡」。)

    此话一出,引起许多有新加坡经验人士「吐糟」,列举台北更优越于新加坡的种种,以及台北不宜借镜新加坡的理由,其中也不乏讥嘲文,假设台北「超越」了新加坡之后所发生的变貌和倒退。而新加坡方面则普遍冷回应,展现出自信,或许也有不屑。

    「超越新加坡」并不是甚麽新论。过去台湾政客及媒体经常提问或疾呼:「新加坡可以爲什么台湾不可以?」这个问题背后有极其複杂的情结。台湾一度是「四小龙」之首,经历了80年代的经济起飞,对自己在区域内立下成功的典范深感自豪,也建立起自信和骄傲,可「钱淹脚目」的美景转眼云烟,旋即落后于其他「小龙们」,反差之大,让许多人不及反应,既困惑又挫折。

    但为甚麽是新加坡?我们很少听到台湾发表超越日韩或香港的豪语,却对新加坡有独特的执着,经常以新加坡为假想敌,又想以之为师。台湾对新加坡的认识其实很有限,大致知道它是由华人治理的国际化都会,小国寡民、繁华富庶、环境清洁、治安良好等旅行印象,但更多的「认识」,如强人政治、一党独大、行政清廉、效率高超、待遇从优等,则拜不肖学者与「哈新」名嘴宣传之赐,成为政论节目的基本见解。

    台湾对新加坡的讚许和肯定也来自官方。台北市府也再三前来新加坡考察当地的地铁系统、组屋政策以及行政治理。以国际事务专家自居的陈文茜曾跟随郝龙斌市长出访新加坡,回去就製作了吹捧新加坡组屋政策的专题,把她所见的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样本当作普遍性的存在,向台湾观众宣传「新加坡人人有屋住,组屋品质媲美豪宅」的错误资讯。

    去年底新加坡发生罕见的街头冲突「小印度事件」,触动了国际媒体的注目,也成为台湾政论节目热衷的话题。当时我应新加坡朋友的要求看了其中一个他觉得「精彩」的节目,然后花了一晚的时间在脸书上回应他的问题。当时的讨论,今天用来分析台北市长当选人的发言及其心态,几乎完全适用。

    该节目嘉宾集「新加坡粉丝」同台演出。他们对组屋推崇备至,称之为全世界最好的房屋政策,完全不提(或不知?)箇中弊端,特别是国家利用组屋全面介入人民公私领域生活的问题;他们同时以建赌场为例,认为台湾应该学习新加坡的弹性,任何主张都应让路给发展。他们也讚赏新加坡政府应对「小印度事件」效率明快,几个小时即摆平了一起「暴乱」,反观台湾,连一点「小事」如「洪仲丘事件」都处理不好。其中一人称新加坡只有很少数菁英在本地大学接受高等教育而成为专业人士,大学裡半数以上的学生是那些支付得起学费的外国人,因此大多数新加坡本地人口都「没有知识」!

    我不知道这种近乎睁眼说瞎话的肤浅是怎麽来的。不过如果我们够细心,或者对台湾如何观看东南亚国家的角度及措辞有较长期的观察,就不难发现台湾这类发言虽有架势,却虚有其表,是面对中国崛起而映照出自己的淼小后,出于某种内在自卑和焦虑的姿态。放眼东南亚,台湾其实最看得起新加坡,因为它富裕、法治、有秩序。这些都是目前台湾所匮乏的,所想要谋的出路。台湾心嚮往之,但见它比自己小又藏不住内心的鄙视,曾非常失态地践踏新加坡为「鼻屎大的国家」(前外交部长陈唐山语)!

    这是一种溷合傲慢与自卑的情绪。事实上新加坡对台湾相当友好,1993年的辜汪会谈正是李光耀政府居中牵的线,在新加坡举行。两国长期互动良好,也有军事上的合作,新加坡的星光部队就在南台湾受训。台湾对新加坡的印象也很好,羡慕着人家的成就:繁华的都会、整洁的市容、正成长的经济荣景,还有很好管理的人民,而台湾目前就像一个闷锅:政治软弱、媒体祸国、经济滞后,年轻人看不到前途,许多人望向大陆,岛内士气抑鬱低靡,出走气氛浓郁。台湾人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在哪裡,放眼华人社会,新加坡不失为一个学习对象。

    可台湾是民主转型有成、区域国家争相取经的民主政治楷模,完全放下身段学习新加坡这麽个一党专政的小国,似乎有点难堪。说白了就是羡慕、嫉妒、恨!因此在艳羡之馀,只要一逮到机会就不忘取笑一番,最常挂在嘴边的例子就是新加坡不能吃口香糖、新加坡政府独裁、新加坡有鞭刑、新加坡人讲的英语听不懂!有名嘴还讥讽:一条中山南北路在新加坡变成十条路以便让这个国家听起来大一点。这种自以为是的幽默完全是没有凭藉的傲慢及无知。一个国家或城市的道路规划有其历史的根源、市政的需要或地貌的限制,不是长就了不起的。但台湾人素来「数大就是美」,所以看不起小、贬低短,动辄取笑人家。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出于本身受到更大的中国长期压迫的一种反弹,把自己受的屈辱施加到更弱势的他者。当国际经常拿大陆的宏大比较台湾的巧小,这种难受的滋味,拿来奉送给实在很小的新加坡刚刚好!

    柯文哲甫当选台北市长,尚未就任就夸下海口,用一种轻佻的口吻去挑衅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实在是很没有必要的举动。这纯粹是耍嘴皮式的口头过瘾,继承台湾向来轻视邻近东南亚国家的传统,凭着个人的傲慢与无知,轻率而盲目地设定不切实际的「目标」。柯文哲并没有领导台北「超越」新加坡的具体方桉,唯一带出的讯息就是「八年」,喻示了他的自信和雄心,下一届还要参选,并且有信心连任。

    其实台湾有很深厚的人文底蕴,反而有许多值得他人学习的地方。它有很悲痛的殖民经历,也有很珍贵的历史遗产,有纯朴的风土,温暖的人情,多元的价值,敏捷的创意,也有动人的热情和生命力。许多人努力寻思国家的出路,声援弱势也不遗馀力。但是这些年因经济衰颓政治败坏,人心也变得浮躁和短视,于是一再想通过造神来解决问题,却一再製造出新的问题。国考第一名的优等生台北市长,听起来何等熟悉。菁英柯文哲是必须被监督的。

    作者:潘婉明 自由撰稿人、专栏作者。政治大学历史系、暨南国际大学历史研究所毕业,现为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博士候选人。研究兴趣包括马共历史、、华人新村、左翼文艺与性别关係。(原载燧火评论)

    _____________

    请加入我们的FacebookTwitterG+,或者新浪微博获取最快资讯,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是:sgny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