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3月27日星期五

    漂洋过海总是情——探访梅州李光耀祖居


     
        广东梅州3月24日电,“画里的房子是传统的中国式建筑,屋顶铺的是灰色瓦片,并有庭院,美丽壮观。”——在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的回忆录中,他位于广东梅州的祖居被描述成一幅“画中的风景”。

        李光耀的祖居“中翰第”坐落在广州东北方向约500公里处的梅州大埔县高陂镇唐溪村,一排依山而建的古民居之间,开阔的三合院布局和大气的飞檐花窗,格外彰显其不凡的来历。记者24日来到中翰第,一探新加坡国父与这个客家山村的渊源。

        李光耀曾祖父李沐文离乡到新加坡谋生,事业成功后于公元1884年回乡建成这栋“下山虎”式客家民居建筑。中翰第占地230平方米,平房砖瓦结构。

        李光耀过世后的这两天,村里宗亲自发地组织纪念。走进中翰第的正堂,一幅李光耀赴英留学时的肖像挂于显要处,上面是“唐溪骄子、世界伟人”的牌匾,四方桌摆着糖果与米酒,酒香从堂内飘散而出,人们陆续而来,追思这位远方的乡亲。

        祖籍邻镇洲瑞镇的赵建良,23日刚刚从马来西亚吉隆坡回乡探亲,当天一早就和亲人一起走访李光耀祖居。生活在澳大利亚的姐姐赵美娜,已经是第四次回乡,带着头次回乡的弟弟,在中翰第停留了很久。

        “刚刚回到家乡,就听到李光耀去世的消息,我们就来他的祖居看看。”赵建良说,“李光耀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也是我们客家人的骄傲。”家乡的青山秀水和朴素生活,也同样让赵建良非常感慨。

        唐溪村76岁的老人李文颖告诉记者,李光耀祖屋平日里来访的人很多,全国各地的都有,近的有潮汕地区,远的有东北地区,客家人居多。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访客也很多。

        2007年底,中翰第按照“修旧如旧”原则进行了维修,周边配套设施也于次年完成整体修建。中翰第内增加了李光耀事迹相关图文展览,按李氏族谱、李光耀简介、年表、家庭生活、政治生活和李显龙简介等六个部分图文展示。

        在此之前,李光耀的堂弟李奋森一家已经在此生活了四代人。李奋森的儿子李钦泰告诉记者,1987年,李光耀的父亲李进坤让新加坡的朋友回大埔县寻找中翰第和李奋森。

        “后来,我爸爸就一直收到进坤叔公从新加坡寄来的钱。”李钦泰打开父亲多年前的日记本,上面记录着李进坤从1987年农历8月至1990年农历11月之间从新加坡汇来的十笔钱款,每笔100新加坡币或500新加坡币,十笔总金额相当于当年7269元人民币。“进坤叔公当年汇钱一方面资助我们家庭,一方面我们也用来修缮中翰第。”

        李文颖告诉记者,自己的父亲曾经到新加坡见过李进坤,记得当时尚且年幼的李光耀喜欢紫罗兰,是个很出色的孩子。“我们这个村,过去很多人都去过南洋,和现在去深圳打工一样。”

        19世纪中叶,殖民统治下的东南亚大力发展橡胶业、棕榈业、采矿业等,到中国沿海农村招募廉价劳动力。大埔山多田少,加之天灾兵害,艰难困苦者众多,他们便受雇为苦力,漂洋南渡海外。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解除海禁,出国手续简便,成批的华人乘轮船去南洋,其中大埔县不断有人流入南洋各国。

        大埔县外事侨务局局长陈培先告诉记者,新加坡近550万人口中,约有30万的客家人,其中大约七成来自大埔县。每年新加坡的华侨都会自发组团,回乡拜祖,组织者主要是茶阳大埔会馆。

        作为新加坡拥有157年历史的宗乡组织之一,茶阳大埔会馆是连接新加坡和大埔的纽带。在它组织下,每年假期都会有新加坡的教师带着中小学生,30到40人一队,回乡进行“田野体验”,和大埔的中小学生们交流,走访李光耀祖居等地,让这些出生在新加坡的客家青年“了解和体验客家文化,寻找自己的根”。

        2013年“世界客都”梅州决定在大埔建设客家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2014年,中翰第被列入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新华社)

    _____________

    请加入我们的FacebookTwitterG+,或者新浪微博获取最快资讯,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是:sgny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