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7月28日报道 新加坡副总理张志贤就新中关系发表文章,摘要如下:
明年,新加坡和中国将庆祝建交25周年。新中两国关系密切、合作领域广泛。去年,新加坡对华投资达73.3亿美元,成为中国最大外资来源国。此外,新加坡与中国贸易额达731亿美元,是中国第11大贸易伙伴。中国也成为新加坡最大的贸易伙伴。这些数据显现了两国紧密的经济往来,同时也展现了新加坡对中国发展的支持及对中国未来的信心。
新中两国的接触起步于李光耀先生和邓小平先生的时代。自那时起,历代新中领导人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和深入的相互了解。邓小平先生于1978年访问新加坡时,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工业化和经济发展都是中国的首要任务。访新期间,邓先生目睹了一个正着力应对这些挑战的社会,并认识到新加坡经验对中国的参考价值。对此,新加坡非常乐意分享自己的经验,因为新加坡希望中国成功。
因此,新中于1990年正式建交之时,两国关系已经相当密切。中国官员频繁访新与对口单位进行交流。李光耀先生认识到实践合作才是相互学习的最佳方式,因此他提议了两国政府共同发展一个规模空前、愿景远大的合作项目:中新苏州工业园。20年来,苏州工业园取得了巨大成功。如今,它已成为城市与工业发展的范例,并成功复制于中国其他的城市,如江苏南通、江苏宿迁、安徽滁州及新疆霍尔果斯。
2008年,新中两国在天津启动了一个着重于生态建设的第二个重点合作项目。发展生态城的宗旨是为了寻求一个既能促进经济发展又能解决社会和环境问题的方法。除了结合高品质的基础设施和硬件建设,天津生态城还着重于软件建设,通过经济、社会和环境政策的贯彻,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且充满活力的宜居城市。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三和”城市,即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经济活动和谐共进,还有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存。
苏州工业园和天津生态城是新中两国政府的旗舰合作项目。同时,我们还有几项以“企业牵头、政府支持”模式发展的重大项目。这些项目包括:旨在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典范和催化剂的新中广州知识城、将新加坡食品安全和物流经验与中国丰富自然资源和农业基础相互结合的新中吉林食品区、及旨在支持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新川创新科技园。
不仅如此,新中两国合作项目延及新的经济和金融合作领域。去年,新加坡成为大中华境外的首个离岸人民币清算中心。作为一个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我们很高兴能为人民币国际化尽一份力。近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中国人民银行达成共识,在苏州工业园和天津生态城实行一套促进跨境人民币交易的试点政策。这一举措将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同时也为新中两国在苏州工业园和天津生态城增添新的合作层面。
新中关系并不仅止于经济合作。尽管两国面积悬殊,政治体制不同,新中两国秉着文化的渊源与民间的深厚感情享有着独特的友谊。两国都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并共同推广人力资源发展的合作项目。
过去20年来,近5万名中国官员曾访新借鉴经验。随着中国发展的转型,交流的内容也有所调整。从最初的经济发展重点,至今日的多元议题,交流学习内容已涵盖了可持续发展、社会治理、反腐以及法治等新领域。同时,越来越多新加坡官员也到中国学习借鉴经验,以加深对中国的了解。
去年,我与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赵乐际先生共同主持了第四届新加坡—中国领导力论坛,并就“干部队伍"德"的建设”进行了深入探讨。这次访华,我将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书记孟建柱先生共同主持第二届新加坡—中国社会治理论坛,探讨“社会治理进程中的依法治理”。
新中两国得以展开广泛多元的合作,基于两国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在这个扎实的基础上,我们必须持续加强推广两国各阶层人民的相互理解。
除了双边合作,新加坡一直坚定支持东盟与中国深化关系,并为此做出了多方面的努力。2008年签订的新中自由贸易协定为之后的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奠定基础,为区域带来了实际的利益。目前,我们正积极参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协商,旨为区域国家创造更具包容性、更为公平的经济发展机会。为支持区域金融的稳定,“东盟+3”(指东盟与中日韩—本报注)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于新加坡落户。同时,新加坡与中国密切合作,共同推动和落实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
东盟和中国之间密切的关系和多元的利益超越单一的议题。即使一些东盟国家与中国存有领土争议,我们鼓励各方通过对话协商管控分歧,并按照国际法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东盟期待与中国尽快制定南海行为准则。这将有助于增进互信,并促进区域和平稳定,为东盟与中国关系开拓再一个“黄金十年”。
最后,我期待能继续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兼中新双边合作联委会中方主席张高丽先生携手合作,继往开来,为两国建立“广泛实质,互补共赢,与时俱进,引领未来”的永久友谊。
_____________
请加入我们的Facebook、Twitter和G+,或者新浪微博获取最快资讯,我们的微信号是:nanyang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