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8月25日星期一

    更深、更广、更长远——新加坡基础教育改革无止境

    众所周知,新加坡政府和国民对教育都非常重视,所以政府的任何教育改革都必然会引起新加坡社会的关注及议论。延续近些年拓展“以学生为本,以价值观为导向”的施政理念,新加坡教育部将通过推出一系列新的教育改革计划,调整现有政策,加强中小学教育,为年青一代提供兼具深度和广度的学习体验,并着力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精神。

      推出新版教育改革方案

      新加坡教育部长王瑞杰在2013年度教育部工作蓝图大会上说,过去一年“我们的新加坡对话会”讨论了许多有关教育的课题,帮助新加坡人反思现有的教育制度和日后的教育发展。面对充满更为复杂和更加不确定因素的未来,新加坡若要继续保持坚实的社会结构,就得不但要调教出有竞争力的下一代,而且还要培养他们“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良好观念。他说:“我们希望为每个学生奠定既深且广的基础教育,让他们走得更远,终身受益。”

      王瑞杰说的深度是指在保持新加坡教育制度严谨的同时,灌输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和根植新加坡的信念;宽广的基础教育则是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发展渠道,以及协助他们发掘不同领域的潜质和兴趣。为此,新加坡教育部将投入更多资源——预计每年会为各校拨款10万新元——协助124所中学最迟在2017年落实可辅助核心教学的“应用学习项目”和“生活教育项目”。

      具体来说,应用学习项目的宗旨在于鼓励新加坡学生把平日习得的数理和人文知识应用在解决现实问题上,而生活教育项目则旨在通过艺术、户外活动、义务工作等让学生学会待人处世之道。两个项目让所有学生参加,学校也会和不同的专业机构,如科学馆、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等合作,为学生制定具有实践意义的活动。

      新加坡各校可通过延伸现有的“专长项目”或制定新的计划来实现这个目标。目前,新加坡有超过70%的中学设有专长项目。从长远而言,王瑞杰希望新加坡的中学形态能更多样化,使每个学区都有不同特长的中学。他说:“这样一来,家长和学生就能有更多选择。家长能选择一所最适合孩子的中学。”

      新加坡每所中小学最迟在2016年成立由年级主任领导、班级主任参与的“学生培育小组”。小组会协调各级学生所有参与的项目,例如帮助新生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策划发展领导才能的计划等。另外,新加坡教育部还计划在两年内设立综合网络学习空间。

      王瑞杰不仅在演讲中穿插了许多反映教学改革的短片,也通过个人观察说明教育不能只追求学习成绩。他说,一名家长曾告诉他,新加坡教育制度只围绕“三位数”——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小学六年级会考的三位数积分为依据;人们凭各校会考最高得分者的成绩断定小学的素质;中学的优劣之分由招生分数线来判断。王瑞杰指出,这是对新加坡教育制度过于单一的诠释。

      为了使教育制度更有深度和广度,新加坡教育部将调整政策,包括小六会考、直接招生计划、升中学的过程和卓越学校模式。王瑞杰在总结时解释,新加坡教育部陆续落实的举措不应该被孤立地看待,而应是一套完整的改革方针。他说:“每个变化都有其重要性,但总体而言,过几年之后,我相信我们会看到教育素质有显著改变。”

      加大投资帮助中学发展专长

      应用学习项目和生活教育项目可加强自学校既有的专长项目。应用学习项目的例子包括工商企业、环境科学与机器人等,美术与户外探险等活动则可列入生活教育项目。两者将与学校的核心学习课程及学生发展计划相互配合,从深度、广度及远度三方面给予学生全面的教育。王瑞杰说,应用学习项目让学生能学以致用,生活教育项目能加深学生对自身和他人的了解,各校可选择最适合的专长项目。

      新加坡欧南中学校长罗长明对这个计划深感鼓舞。他说:“现在教育部给学校更大的自主空间去发掘自己的强项,并给予资源上的支持。这有助于提高公众对学校的辨识度。以欧南中学为例,学生多来自社会地位较低的家庭,我们通过工商企业课程让学生有机会学习经商之道,培养企业家精神,透过另一个视角,看到未来生活的各种可能性。”

      在新加坡海星天主教中学,其专长项目机器人也同样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校长蔡淑莲发现学生变得更勇于探索和冒险。她表示,有了教育部的支援,学校计划从2014年起,逐步将每周40分钟的机器人课程编入各年级的正课,辅助学生学习数学及科学。学校也能购置更多机器人,让更多学生有机会加入机器人学会,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兴趣。

      能自动调节风力的机器人、能把垃圾压扁的机器人……机器人时代还未正式来临,海星天主教中学的好些学生已懂得让机器人为他们做事,甚至服务大众。该校自2004年起开设机器人课程,取得不少成效。2011年,机器人课程正式成为该校的专长项目,所有中学一年级至中学四年级快捷及普通源流学生,可以分别通过设计与科技及电脑数据分析科目,接触与机器人相关的课程内容;中学二年级学生则有机会在必修的跨学科专题作业中实践所学,设计能解决问题的机器人。对机器人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还可加入机器人学会。从2014年起,该校学生有更多机会从机器人课程中受益。

      成立培育小组帮学生全面发展

      新加坡教育部接下来会着重于照顾每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习体验,每所中小学最迟在2016年将成立学生培育小组,由教师监督学生的发展需要,以便更有效地协调各方面的教育项目。

      由副校长领导的小组将包括各年级主任,年级主任会与班主任协作,更系统化地为学生规划学习发展、价值观培养、辅导等项目,全方位培养学生。

      新民小学是其中一所率先成立学生培育小组的新加坡学校,小组也包括训育主任、品格与公民教育主任和辅导主任。校长谢宝莲指出,部门主任、科主任等的职务着重在某个科目、项目的整体发展,而年级主任则侧重在各年级学生的发展需要,工作重点不在学术。年级主任年头会针对学生做调查,了解他们的生活与学习需要。年级主任同部门主任一样,教课节数较少,因此有更多时间针对学生的需要规划项目,处理学生的纪律问题等。

      谢宝莲说:“年级主任扮演协调与辅助角色。例如策划科学学习之旅时,年级主任因熟悉各班级学生的特点,可同科学部主任讨论如何为各班级量身设计学习活动。各级主任也有不同的工作重点,如负责一年级的主任会注重帮新生融入学校环境,六年级主任则要帮助学生为中学做准备。班主任遇到学生出现纪律问题时,也能在必要时交给年级主任处理。由于年级主任不是学生的班主任,学生一般也比较愿意向他们反映问题。”

      借科技之力辅助教学事半功倍

      为了提供更高素质和契合课程需求的教学与学习辅助资源,新加坡教育部将在2016年落实新的综合网络学习空间。

      王瑞杰指出,日新月异的科技可以进一步提升整体的学习体验,而新加坡教育部近年来着力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在教学中使用信息通信技术(ICTs)。新加坡教育部接下来推出的综合网络学习空间,将融合现有的电子平台和教学团队创造的新资源,目的是要使科技辅助教学事半功倍,让所有学生都能受惠,加强他们的自主学习精神。

      谈到这个开放给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新平台,王瑞杰说:“无论学生来自什么学校,他们日后都能使用高素质和有用的学习资源,这有助提升所有学生的能力。同时,教师也能迅速学习和掌握有关科技辅助教学的策略,并与更多同事分享心得。”

      小升初考试改革将慎重推进

      虽然新加坡教育部计划改革小学六年级毕业会考的积分制,但任何变动至少将在几年后才能落实。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2013年8月18日举行的国庆群众大会上公开宣布将对小学六年级毕业会考进行微调,从T-score(总积分制)改为使用类似O和A水准的等级制,以减轻学生与家长的心理压力。许多新加坡人自此都很关注教育部何时会实施相关调整。

      但因为小学六年级毕业会考成绩制的改变牵涉面广,王瑞杰在2013年的新加坡教育部工作蓝图大会上,表示需要几年后才可能落实。他解释道,小学六年级毕业会考积分制已沿用了超过30年,并在小升初的流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需要经过仔细研究才能改动。王瑞杰说:“在做任何改变前,我们必须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以及与各方进行沟通。所以我们需要用足够的时间、几年的光景让各方习惯改革的概念后才来落实。”

      李显龙总理也在新加坡国庆群众大会表示,教育部将扩大直接招生计划。针对这点,王瑞杰部长指出,他领导的教育部正着手调整,以确保在不增加遴选过程负担的同时,更好地将申请者良好的性格特质考虑在内。为了确保来自低收入家庭的优秀学生不会受限于经济情况,而对热门中学望而却步,新加坡教育部计划强化自主学校的助学金计划,稍后将公布详情。

      社会对教育改革计划评价不一

      就新加坡教育部宣布所有中学将各自推出特色项目以加深学习体验的举措,一些家长表示不以为然,也对新项目与学校现有的课外活动和专长项目有何分别感到混淆。不过,也有家长反映此举将有助加强各校的教育风格,为小学生升中学时,提供更多元的选择。

      新加坡国会议员则反映,要实现一个更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愿景不能单靠学校的努力,家长也应该扮演积极角色。宏茂桥集选区议员殷丹博士是一位新加坡国会的教育委员。她说:“例如拥有不同专业技能的家长可以到学校和学生分享他们在职场上如何学以致用,让学生更了解应用学习的重要。”殷丹表示:“我觉得选学校最重要的是考虑住家与学校的距离,还有孩子的兴趣。孩子如果能读他们喜欢的东西会事半功倍。像我的小儿子喜欢机器人,若附近有学校的应用学习项目和制作机器人有关,儿子又能考得进,我一定给他报读。”

      新加坡政府国会教育委员会主席林谋泉则希望家长能以正面心态看待学校实施的各种深广计划,不要因为这些活动不是考试项目就觉得它们“浪费时间”。这名蒙巴登单选区议员说:“如果大家这么想,反而会违背教育部推出这些改革的初衷。”

      相较于在学校推行特色项目所引起的分歧意见,普通源流生在选科上能享有更大灵活性的宣布,则受到新加坡国会议员和教育工作者的一致肯定。

      王瑞杰称,普通源流学生若在某个科目表现突出,可从中一开始选修相应科目的高级课程,以更适合自己的步伐学习个别科目。新加坡教育部将从明年起在12所中学试行这项计划。多名新加坡国会议员都表示,这是很好的开始,希望最终能看到一个不分源流的中学制度。

      林谋泉议员说,学生在小学六年级毕业会考有时不过是被某一个科目拉低了总分,就此被编入普通源流,对学生来说有点不公平。他说:“以前我们小学也有EM1和EM2等分流,现在仅进行科目分班,希望有一天(中学)也能废除普通源流和普通工艺,不单以一种方式来给学生分类。”

      曾担任过普通源流班数学教师的殷丹议员也表达了同样的期许。她说:“我当年教书时,数学成绩优异的普通源流中三生已能选修快捷课程的数学。这些年来,这样的安排逐渐在各所中学开展,现在还被教育部‘正式化’。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信息,说明无论任何源流,只要在某科目表现突出,都能获得深入学习的机会。”

      向来热衷于教育问题的区议员潘丽萍指出,虽然废除分流在执行上会有些困难,但新加坡要避免僵硬化一的教育方式,制度就必须做出调整。

      总而言之,新加坡教育部这一轮的改革动机,归纳起来有两大方面:一是让下一代准备好迎接未来世界的新挑战,所以必须掌握灵活的学习态度,以及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二是匡正时弊——从家长对孩子进入名校的极度渴望心理、近乎“全民补习”的风气、到李显龙总理认为有减轻家长孩子压力的必要性,反映的是社会对教育竞争所表现出的不健康焦虑感。(光明日报)
    _____________

    请加入我们的FacebookTwitterG+,或者新浪微博获取最快资讯,我们的微信号是:nanyang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