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3月30日星期一

    李光耀的石油霸业



    1965年独立之初,李光耀甚至在为解决就业问题而发愁,为国家生存问题而彻夜不眠。但在李光耀政府带领下,不产一滴油的新加坡,经过短短20多年,就发展成为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世界石油贸易中心之一、亚洲石油产品定价中心。

    李光耀作为新加坡首位当选总理,他仅用一代人的时间,就带领新加坡奇迹般的从一个殖民地贸易中心变成亚洲最繁荣的国家之一,从第三世界国家一跃成为第一世界强国。李光耀任总理期间,人均GDP增长25倍,从1959年的400美元,到1991 年卸任时增加了1.2万美元,2013年达到5.5万美元。这样的经济奇迹,令世人瞩目。

    李光耀一直认为新加坡不可能改变世界,但是可以去适应世界,使自己成为对世界有用的国家。因此新加坡在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时充分考虑到自身的情况,研究外部世界环境发展的趋势,吸收先进国家的经验和教训,使自己成为先进的国家。

    新加坡独立后新加坡面临主权纠纷、住宅短缺、土地与天然资源短缺多种问题,政府还得面对高达12%的失业率。李光耀认识到生存的唯一办法是推行工业化,他没有受到理论教条的约束,而是实实在在的解决问题,大力引进跨国公司前来投资,从而实现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他最初确立的发展目标是“把新加坡建设成一个能通过贸易和投资,跟主要工业国联系起来而生存的国家,同时作为一个在本区域成功转口货物、提供服务和传播信息的枢纽”。

    炼油石化产业成为经济支柱

    新加坡不产一滴石油,但是新加坡裕廊岛上却有亚太地区最大的油库——环宇油库,容量达230万立方米。该油库服务的对象都是全球鼎鼎大名的石油巨头,如壳牌、BP和埃克森美孚等。如今新加坡是世界三大炼油中心之一、世界石油贸易中心之一、亚洲石油产品定价中心。其中的奥妙就在于,李光耀充分利用了马六甲海峡海上石油通道枢纽的地利优势,明确自身定位,抓住了国际产业分工转移的机会,实现了的能源战略突破。

    新加坡是世界级港口城市,由于港口贸易的繁荣、往来船只数量巨大,轮船、飞机需要的燃料油数量和品种不断增多,使新加坡本身成为国际上主要的燃料油消费市场。上世纪六十年代,大型油企开始在这座人工小岛的周围设置工厂,以此为契机,李光耀从零开始发展石化产业。


    同时,伴随着战后东亚经济的崛起,日本、台湾、韩国每年都要经由马六甲海峡输入大量的能源资源,而东南亚各国对石油产品的消费需求也日益多样化。李光耀较早地意识到由能源决定的世界经济版图正在形成,凭借着中东原油产地和东方石油消费区战略咽喉的有利位置,石化产业得以迅速发展。

    当时西方发达国家相继进入现代化阶段和工业化升级阶段,跨国公司需要寻找低成本、邻近自然资源并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的基地,并向其进行一定程度的资本转移、技术转让以及推行国际专业分工。李光耀果断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推出多项优惠政策吸引外国投资者在新加坡兴办石油企业。

    李光耀沿用了英国自由贸易的传统,不干预石油行业发展,还推行了包括优惠税制、简化政府审批等在内的一批自由贸易措施。致力于提供世界一流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提供比区域邻国更优质的投资环境,让投资者有利可图。甚至在1973年石油危机时,李光耀明确表示不会干涉原油储备的的出口,此举赢得了石油巨头们对新加坡投资环境的极大信心。因此,海外各类企业很快进驻并形成产业集群。

    新加坡本岛西南方向的裕廊岛,以填海造陆方式衔接而成,是新加坡发展石化工业的专业用地。上世纪六十年代,李光耀创建裕廊工业区,经过多年建设至今已发展成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现代化炼油中心,并以其高效的服务以及较低的初期投资成本,吸引了包括法国液化气集团、壳牌、埃克森美孚等跨国公司进驻。到上世纪90年代,裕廊岛工业区就成为仅次于美国休斯敦和荷兰鹿特丹的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

    凭借炼油业的优势,1980-1990年间新加坡又先后设立了菲利普斯新加坡石化公司等8家石化公司,石化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其后,凭借在炼油界的地位和出色的功能和环境规划,跨国化工企业纷纷涌进裕廊岛。1999-2009年的10年间,大型跨国石化企业由35家猛增至97家。

    经过多年的努力,裕廊岛已形成完整的石油和化工体系,石化行业成为新加坡的经济支柱。据官方机构统计,2011年新加坡化工行业产值达到770亿美元,同比增长19.6%,占其2011年全国总产值的约34%。新加坡还是全球最大的自升式石油钻井平台制造国,所占市场份额高达70%。

    新加坡和日本同为岛国,没有资源,有不少相似处,因此新加坡重视日本的经验。1980年,李光耀提出:“从我国的环境看,新加坡将来能扮演的角色是一个知识和信息中心的角色,和东京的角色相似。”上世纪80年代后期,新加坡新加坡经济发展步入成熟阶段,成为东南亚地区公认的金融中心。1986年到1998年,GDP年均增长8.4%,金融及商业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由20%增加到26%。

    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是亚洲第一家能源期货交易市场。新加坡油品市场的价格行情,在亚洲的能源交易商中是十分重要的基准价格。这种话语权源自新加坡强大的炼油能力和集散交易能力。

    新加坡能够成为亚洲石油定价中心有多方面的原因。新加坡有100多年的石油贸易历史,位于世界主要贸易航线。且海运发达,港口吞吐能力强,拥有庞大的独立存储石油的能力与完善的物流系统,转运石油非常方便,成本较低。日本和中国从中东进口的石油中,分别有大约70%和80%途经马六甲海峡。现在新加坡港已是东方第一大港,进港船舶注册吨数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荷兰的鹿特丹港。

    从李光耀时代起,新加坡港就实行自由港政策,是极少数的政府不干预石油行业的国家,完全按照市场机制自由发展。同时,提高税收和投资方面的优惠政策,如对中转货物提供减免仓储费、装卸搬运费和货物管理费等。同时,新加坡是有法制的传统,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再加上这里的政治稳定,因此给业者带来很大的信心。目前在亚洲还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可替代新加坡。

    同时,近年来新加坡新建和扩充了周边油库,具备超过亿桶原油及成品油的储存和集散能力,新加坡还是世界船用燃料油的最大市场,吸引了全球50多家大型石油公司在此设置经营总部和数百家中小型石油贸易公司全天候交易集散。通过新加坡买卖原油现货约占世界原油现货贸易总额的15%-20%。

    因此,新加坡掌控了亚洲油品市场价格行情,成为亚洲石油产品定价中心和继纽约、伦敦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石油贸易中心。

    李光耀说,新加坡金融中心的根基建立在法治和司法独立,以及政府稳定、称职、清廉的基础上,政府执行了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新元坚定而稳定,汇率保持在足以舒缓输入性通货膨胀的水平。这些,其他国家是无法撼动的。(海洋油气网)

    _____________

    请加入我们的FacebookTwitterG+,或者新浪微博获取最快资讯,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是:sgny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