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6月5日星期五

    台湾校园民歌 开启新加坡新谣运动



    今年是台湾民歌40周年,民歌40演唱会将在今(5日)、明两天于台北小巨蛋盛大登场,但很多台湾乐迷可能不知道,台湾民歌不仅是奠定台湾流行音乐发展的重要基础,邻近的新加坡也在1980年代初受到台湾民歌影响,刺激当时的新加坡年轻学生也开始在校园唱起自己的歌,进而带动新加坡“新谣运动”的开展。

    新加坡的“新谣运动”起源于1980年代初,当时新加坡学校的年轻人也开始写自己的歌、唱自己的歌,梁文福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之一,有“新谣之父”之称,他的《细水长流》就是“新谣”名曲之一。

    当时新加坡会出现“新谣运动”,正是受到台湾风起云涌的民歌运动影响。祁哲泉是第一代新谣歌手,也是早期“鱼尾狮”成员之一,他告诉央广记者,当时刘文正翻唱《阿美阿美》、《兰花草》、《雨中即景》等台湾民歌,在新加坡受到瞩目,其他如《橄榄树》等歌曲也陆续传到新加坡,让他们开始认识台湾的民歌运动,并刺激新加坡的年轻人开始尝试拿起吉他自弹自唱。祁哲泉说:“(原音)台湾民歌对新加坡新谣的影响,我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说当时候新加坡在校的年轻人,一些学生、在学院的学生,他们也了解到原来自己也可以用吉他自弹自唱,创作自己的音乐、自己的歌曲,把自己对歌唱的、音乐的爱好再往前发展、再往前提升。”

    祁哲泉指出,新加坡过去大多以本土创作称呼年轻学生的作品,1983年才正式正名为“新谣”。由于新加坡有中、西文化交会,使得“新谣”的曲风相当多元,有像李泰祥这样以诗入歌的创作人、有受到香港电视剧影响的作品,更多是年轻人对生活的有感而发。

    另一位新谣后期的创作人随安则表示,新谣的定义非常广,凡是在新加坡创作的歌曲都可称之为新谣,许多新谣的创作歌手后来也转为幕后,成为推动新加坡流行音乐的重要推手,但追本溯源,台湾民歌运动确实是开启新加坡“新谣”运动的关键之一。(中央广播电台)

    _____________

    请加入我们的FacebookTwitterG+,或者新浪微博获取最快资讯,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是:sgny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