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3月25日星期五

    新加坡作家的书为何乏人问津?


    众所周知,新加坡出版图书很方便,各类“作家社团”多如牛毛,当局和私人基金也乐于出资让作家们出版图书。作家们拿了资助,乐不可支地出版图书,开图书发表会,然后有的见人就送签名书。

    但长期以来,很多人有疑问,这类质量一般,甚至很多谈不上文学的书出那么多,真的有人看吗?

    现在终于有了较为权威的答案了。

    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最近公布了去年的新加坡人文学阅读与写作的调查报告,揭开了事实的真相。

    根据这项针对15岁以上的新加坡居民的调查,新加坡人每年至少阅读一本文学艺术类图书的有44%,而只有大约11%的新加坡人阅读新加坡本地作家的书籍。

    对于新加坡每年举办的“新加坡作家节”,则只有大约17.5%的新加坡人听说过。

    难道新加坡人不爱读文学作品吗?调查显示,不是的!

    调查发现,新加坡人有近半数(44%)去年阅读过至少一本文学书籍,30%的新加坡人去年买过至少1本文学书籍,这还不包括主要通过公共图书馆和接受馈赠文学图书的新加坡居民。

    新加坡人对阅读文学是很重视的。调查显示,80%的新加坡人认为阅读文学作品能够使得自己了解新事物,72%认为阅读能够改善生活质量,65%的受访者认为阅读让自己放松、让自己的感觉更好。

    新加坡人对阅读文学的重视(80%),与阅读新加坡作者的书籍的人数(11%),形成了巨大的差异。

    这显示,新加坡作家的书籍,完全无法适应新加坡人对文学阅读的巨大需求。一方面,新加坡作家们拿着资助拼命出书,一方面新加坡人将阅读文学视为人生之需,但另一方面新加坡作家的书却乏人问津。

    这只能说,新加坡作家的书籍质量有问题,无法吸引新加坡读者的阅读。

    私人机构和政府部门资助大量书籍出版,我们无法知悉他们如何管控书籍质量,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不为读者最终肯定的书籍,扭曲了新加坡的图书市场,造成了虚假的出版繁荣。实际上,根据这份调查,这些出版也遭到了读者的冷眼以待。

    另外,新加坡的出版社很多也没有善尽编辑质量的把关,只要作者能付钱,就给予出版。有人说,这些出版社其实就是誊印装订社,倒也有几分传神。

    再有,新加坡对“作家”一词的意义和其他地方的中文词汇“作家”的意义不同。一些其实就是写写感想,写多了就成了所谓作家。结果,很多人去出席“新加坡作家节”的活动,发现一些台上的“作家”货不对办,肯定影响了对作家节的整体印象。而年轻人接触这些所谓的“作家”,想必也不会提起阅读本地“作家”书籍的兴趣。

    新加坡艺理会这份调查,值得新加坡国内外很好地研读,这反映了新加坡文学场域的真实情况。千万不要看到那些浪费资源的出版活动很热闹,其实,读者读不读才是最后的检验。

    而新加坡艺术理事会在内的政府机构,在资助出书的过程中,应该有更大的透明度,以接受各界的评判,最终将资助变得更加有效;至于私人基金也必须明白,资助图书出版是一番好意,但搞到扭曲图书市场,将劣质图书推向市场,就是“好心办坏事”了,应当加以改善。(社评)(图片翻摄自艺理会网站)

    _____________

    请加入我们的FacebookTwitterG+,或者新浪微博获取最快资讯,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是:sgnypost